這是又一部的溫馨浪漫喜劇,導演為美國廣告界天王諾姆穆洛Norm Murro,首度跨足影壇的作品,就入圍本屆的日舞影展。google過有關日舞影展的資料之後,才知道原來日舞影展是相對於好萊塢主流電影而籌辦的影展,也是美國本土最大的獨立製片影展,很多好萊塢大片廠會搶著發行影展作品,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銳導演將參展視爲執導好萊塢商業片的跳板。因此,我想《愛情智囊團》能入圍日舞影展,應該對導演、編劇與演員們都是很大的鼓勵。

      電影的內容是敘述擁有高智商的威樂霍Weatherhold一家人,不管在學業或事業上都有很不錯的成就,但一遇到愛情、親情或人生中的其他課題時,高智商就一點兒也派不上用場。後來這位威樂霍教授遇到心儀的對象,於是開始慢慢改變自己,進而影響週遭人的一個歷程。我覺得整部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獲奧斯卡提名的湯瑪斯海登卻奇(飾演教授的弟弟)與艾倫佩姬(飾演教授的女兒)的演出,一個在電影裡是演一隻整天無所事事的米蟲,另一個則演愛鑽牛角尖、自以為是的女兒,兩個人的演出生動自然,為電影增色不少。至於曾演出慾望城市的莎拉潔西卡帕克(飾演教授心儀的對象),雖然也表現的恰如其分,但是在看的同時,還是始終跳脫不了"她是凱莉"的印象。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以一位名叫努拉的小孩的口白,貫串故事前後,內容主要是敘述一名英國貴族艾希利夫人(妮可基曼飾演)原本打算賣掉一塊她在澳洲繼承的土地─遠方之丘,然而到了那裡,從一開始不適應澳洲當地的氣候風俗、生活方式,不認同趕牧人(休傑克曼飾演),到最後因為澳洲土地的神秘力量與美麗,以及與趕牧人與努拉產生的情感,決定繼續留下保護土地。故事本身利用很多片段呈現艾希利夫人的心路轉變歷程,電影中有令人發笑的對話,有絕美的澳洲大陸風光,有超好聽的配樂,更有令人落淚的橋段,實在很適合在聖誕節這個溫馨的節日觀賞呢!

      不管是休傑克曼或妮可基曼在這部電影中都將角色詮釋的很好,唯一比較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飾演努拉的那位小孩,情緒不夠,常常前一秒與下一秒的表情轉換太快。例如我記得電影其中一幕是他母親與他因為要躲避警察藏身在水塔裡(當時有種族隔離政策),結果母親最後溺死在水塔,原本這個小孩很悲傷的,不想講話,可是當艾希利夫人要去安慰他的時候,他馬上變得異常開心,情緒轉換的太快。但我認為這只是大醇小疵,不影響這部電影的好看程度。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黃金公主:敵中突破》是重新詮釋已故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於1958年的名作「隱し砦の三惡人」,故事內容是在敘述秋月國被鄰國山名攻陷,存活下來的秋月國公主,從秋月直接穿越敵人山名的領地,逃亡到早川,準備在早川重新振興國家的故事。其實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不停的想到《論語》,想到孔子如何闡述為政之道,因為這位秋月國的公主在逃亡的過程中,看到山名國的武士為了抓到她,為了奪取秋月國的黃金,可以濫殺無辜,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整個國家非常貧窮;反觀,這位秋月國公主願意相信自己的人民,有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心,因此能奪得人民的信任。其實更可以簡單來說─這是一部描述一位公主學習如何成為好國君的電影。

      雖然有其他的電影相關介紹,將此片譽為日本版的《魔戒》,因為這部片耗資十五億日圓才拍攝完成。但與《魔戒》比起來,《黃金公主:敵中突破》不僅故事背景設定並不相同,電影角色與取景等,也都有很大差異,不過即便如此,我認為《黃》一片還是有其可觀之處。視錢如命的新八,非常有武士道精神的六郎太,美麗、勇敢、有智慧的雪姬公主,雄才大略、極有野心的山名大將-鷹山刑部與第一次挑戰歷史劇的武藏(松本潤飾演),這些角色在電影中都有鮮明性格,讓人印象深刻;片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壯闊的美麗景觀;有打鬥場面,也有寓含深意的主角談話。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它的結局,因為六郎太在與鷹山刑部的激烈對決後,砍了鷹山刑部一刀,六郎太為了讓他保留武士的尊嚴,並沒有殺死鷹山刑部,想不到鷹山刑部竟然拿槍朝著自己頭部開槍,讓當時已充滿沼氣的碉堡瞬即爆炸,而這個大爆炸竟沒炸死六郎太,這讓我覺得太扯啦!還有,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已經有槍了嗎?這也讓我感到很狐疑……。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說,我認為自己是個非常沒有音樂素養,對音樂理論極度不了解的人,對於聆聽甚或欣賞音樂,我始終只在門外徘徊。不過,今天看了這場電影後,讓我對菲利普葛拉斯這號人物─人稱二十世紀最勇於突破,也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包含他的創作理念、創作歷程、家庭生活,與追求身心靈和諧的樂活精神等。整部電影分成十二個段落,一步一步剖析,讓觀眾掉進菲利普葛拉斯所創作的美妙樂章。 

      與其說我欣賞菲利普葛拉斯對音樂的創作理念,不如說我更欣賞他對人生的態度。在音樂創作上的他,從不推崇什麼理論,更不喜歡被貼上任何標籤,他只是認真用心的去聆聽周遭的樂音,然後將這些樂音記錄下來;他有很開放多元的心胸,接觸不同的宗教,豐富心靈;再加上現實生活中,他曾經窮困潦倒,以開計程車與修理水電維生,曾經在餐廳打工,也在機場擔任裝卸工,他說:「音樂家要能這樣體驗人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更真實,才更深刻。」他獨特的觀念與看法為他的音樂注入活力與生命,更拓展了他音樂的面向。難怪他總是能追尋到音樂的本色,讓音樂的氛圍自然而然呈現,因為他創作音樂,從來只是為了音樂,為了音樂而音樂,你喜歡則已,不喜歡大可去聽披頭四、莫札特的音樂,他沒有要求大家都要喜歡他的音樂,可是反而因為如此,他的音樂更具有魔力。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來個一句話短評:「這是一部平實的青春愛情喜劇。」整部電影由旁觀者的立場,敘述四個愛情故事,主題都是在表達青澀愛情中的酸甜苦辣,電影劇情簡單流暢,再加上電影畫面與音樂的巧妙搭配,讓在電影院中的我彷彿在欣賞一部泰國偶像劇。

      在看過導演松耀司.舒克馬卡納尼的介紹之後,知道他本來任職於廣告公司,寫劇本是他的長項,作品快、好、有趣又感人,果真每個人的不同成長背景,所表現出來的風格也會相對不同。對我來說,導演雖然只是感覺平順的拍攝並交代四個愛情故事,但因為安排轉換得宜,因此即便這是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我在看的同時並不覺得冗長沉悶。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來個一句話短評:「我覺得這是一部揭露黑暗現實又讓人感到無奈的電影。」吳鎮宇在電影中之所以被稱為鈕扣人,是因為他飾演一個專門替黑道清理兇殺案現場的毀屍滅跡高手,為了表示尊重死者,在清理現場時,他總會禮貌性的將死者衣服的扣子扣好,再做屍體的處理。

      做為一個鈕扣人,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他們必須忘卻自己的情緒,壓抑情感,即便朋友被黑道處死,即便知道隔壁的房間正有凶殺案發生,他都不能插手處理,因為身為鈕扣人的他管的是人死後而非人死前的事。無怪乎在電影一開始,吳鎮宇的口白就說著:「在這個城市裡,生命充滿了粗糙的溫度,像蟑螂一般的活著。」這段話很奇妙的讓我想起《絕魂印》中還沒變成泰國公務員的吳克群,同樣都是社會邊緣人,同樣找不到對生命的熱情,於是前者最後以自殺結尾,而後者藉著每天喝酒麻痺自己。導演錢人豪用這個收屍人,表達出了身為邊緣人的掙扎、矛盾,再透過電影中的其他議題,包含性暴力、性交易、器官買賣以及血腥的殺人畫面等,要觀眾認識這個社會的黑暗面,讓我不得不對這個導演的風格貼上「冷冽」兩字。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前,我對押井守並不熟知,雖然知道他是與宮崎駿、大友克洋齊名,被譽為日本的三大動畫大師,但是對於這位大師的動畫風格是很陌生的。那天去看了特映會之後,我想如果以後有人問我對押井守的看法為何,我可能會將他定義為透過電影表達嚴肅人生哲理的動畫大師吧! 我原本以為動畫都是開開心心,道理淺顯易懂的(無貶義,我也很喜歡這類型的動畫電影),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完全推翻我的想法, 在動畫中探討生命意義, 雖然是卡通,但是卻有深刻意涵。

       片中的男女主角擁有不死之身,除非戰死,否則只能不斷在空中作戰,雖然可以永遠像個小孩不會老去、死去,但是換個方向想,他們永遠只能那樣,我覺得這是件很可怕的事。做人之所以有趣,在於隨著年齡增長,生活中永遠有新鮮事可以探索,第一次當小孩,第一次戀愛,第一次結婚,第一次當爸媽,第一次抱孫子......等等, 但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卻必須永遠不斷重複著相同的事情,如果不明白自己的使命, 當然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沒有意義, 就像我之前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忘記片名了),裡面是說一個氣象播報員要去某個小鎮採訪有關復活節土撥鼠的新聞, 但是當他隔天起床,每天永遠都是同一天,後來,他用不同的方法讓每一天過得精采、有意義,最後終於跳脫那個循環。所以我覺得押井守安插這個主角涵男優一,事實上是有他所欲寄寓的深刻內涵, 即便是像他那樣永生不老的人, 在知道自己使命之後,都決定奮力一搏,讓生命有意義, 我們其他人更應該找出自己生命的重心努力,而非隨波逐流,無所事事,只為著工作而工作,沒辦法找出生活的目標。整部電影在一些細微的地方都可見導演的用心,我也只是門外漢,但是我對這位導演所想傳達的意思,蠻有一些體悟的。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黑書是一部兼顧娛樂性與藝術性的電影,論劇情,高潮迭起,具有張力;論刻畫人性或塑造角色心理,皆有其獨到之處,我真的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商業大導的作品。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分成兩條主線,一條為過去,一條為現在,導演就使用兩條主線穿插相互輪替的拍攝手法,輔以諾南多自述,讓觀影者了解這位天才廚師雷蒙度諾南多的人生故事。這位「刑男主廚」諾南多因為犯下某項罪刑而遭受牢獄之災,然而就像這個社會,無處不存在著權力結構,軍隊裡分等級,學校裡分等級,警察分等級,家裡也分等級,在監獄當然也不例外,只是監獄中的等級是依照床鋪的位置來分,而這位諾南多憑藉著自己的廚藝,在獄中得到了他所想要的地位與獄友的尊敬。

      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的地方,正在於它將美食與權力結構結合在一起,因為在看之前,我以為這大概只是一部「美食大賞」的電影,想不到看完以後,覺得「美食」與「權力結構」在這部電影中的結合竟然如此巧妙!不過,更讓我佩服的是導演馬可斯喬治的拍攝手法,因為如果單純看這部電影的劇情,會發現其實很簡單,但因為他使用了合適的拍攝手法,讓整部電影到最後才真相大白,實在是好厲害喔!另外,電影配樂也很妙,這位配樂者喬凡尼維諾塔為了讓觀眾更能體會並融入電影中那些享受美食的人的感覺,所以,每次當諾南多煮好或做好食物端到客人面前,就會響起那段「很好吃」的音樂,再加上演員那種滿足的表情,雖然觀影者吃不到,但當我聽到那段音樂時,就能去想像東西的美味,讓我覺得配樂者也好厲害喔!(很像心理學裡面的制約反應呢!)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shTreeLogo_150_01.gif 

我的夢想跟別人比起來,應該沒甚麼大不了,但對我而言,卻具有重大意義。在我大學時曾經歷一段"崇洋媚外"的時期, 也因此透過網路認識很多外國網友,包含:摩洛哥,馬達加斯加,多明尼加, 印度,孟加拉,盧森堡,義大利,挪威的朋友。而我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到我這些朋友所居住的地方拜訪他們,欣賞風景, 請我的朋友帶我到處逛逛,讓我親眼見證他們在網路上告訴我他們的故事。 我也想去學習這些國家的語言,曾聽人說:"在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同時,自己看事情的方式也會改變。" 對我來說,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是豐富自己的生命, 我很喜歡做這樣的事。

a88012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