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曾說:「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的確,先體驗年老時的衰老容顏與行動不便,隨著年紀增長,卻越活越年輕,成熟的心智加上青春的容顏 ,倘若每個人都如此,那確實是美好人生,不過,如果只是特例,像班傑明一樣,或者沒遇到像他養母那麼有愛心,願意細心呵護他、陪伴他,又或者不能像他一樣幸運在養老院長大,不覺自己怪奇,又或者沒能遇到看出他與眾不同的女主角,可能人生就不如此美好了!畢竟,那樣子的"與眾不同"需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別人的異樣眼光,例如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幕大約五歲的他與黛西在桌子下談天說話,卻被黛西的外婆罵不要臉,而那時的他不過是個小男孩啊!不只如此,班傑明還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心愛的人越來越老,自己卻越變越年輕的事實,當我在電影中看到班傑明因為不想成為妻子與小孩的負擔,選擇離開,因想念再次回家看妻子時,妻子已經有了新的伴侶,並告訴他離開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自己並不那麼堅強時,那是一種無奈的接受,也令人痛心。還有,當我看著班傑明的女兒,拿著父親在自己離開後每年寄來的生日卡時,也不禁鼻酸了起來。這樣特別的人,特別的經歷,讓人在看電影時,特別投入。整部電影以平淡的方式演出了班傑明的一生,如果能融入其中,會覺得這個故事真的很感人。另外,布萊德彼特真的很帥,每每看著電影文宣的那句:「在生命的中途,我們終於追上了彼此。」都讓我十分感動!那個被雷打中七次的老人也還滿妙的!哈!
- Feb 13 Fri 2009 00:53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觀後感
- Feb 11 Wed 2009 17:55
《羅馬尋夢圓》觀後感
知道生命快到盡頭,卻不自怨自艾,反而盡情享受人生的艾爾莎,在這部電影裡面實在可愛極了!不管是到高級餐館用餐之後,沒付錢,開車給侍者追;又或者追求心儀對象佛瑞德的主動直接、大膽表白,都讓今晚在電影院的觀眾哈哈大笑,雖然在片中她已經是個82歲的老奶奶,但那樣勇於嘗試的精神與瘋狂的行徑,跟18歲的小女生沒有兩樣,18歲的我生活可能都還沒她精采呢!無怪乎佛瑞德在認識艾爾莎之後,神情與感覺都不相同了,即便他知道艾爾莎編織了許多的謊言騙他,包括年齡、家庭、金錢等等,但他們還是發展出一段動人的戀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佛瑞德與艾爾莎兩人在廚房做菜,佛瑞德要艾爾莎在購物板寫上記得要買番茄的橋段,實在很浪漫呀),而且為了完成艾爾莎的夢想,佛瑞德還將原本打算投資女婿網咖的錢,通通投資在艾爾莎與自己的幸福上,他帶著她到羅馬,依照艾爾莎的願望,買小貓、牛奶,更依照費里尼《生活的甜蜜》的電影場景,兩人在羅馬許願池中芙蓉出水,相偎相依,那是感人至深的畫面!
這部電影很自然的讓我想起《秋天裡的春光》,男主角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總是遊戲人生的老爺爺,一開始,他的老婆也很不能接受那樣的生活態度,最後,在經歷過一些事情後,影響也改變了妻子的想法,於是妻子決定陪先生共同扮演不同角色,體驗豐盛快樂的美麗人生。跟這部電影的劇情設定十分相像,有興趣的朋友也能找來欣賞。我想能隨著時間的流逝,保有赤子之心,說還是比做容易吧,有時候明明還不想長大,就被時間拉著跑,然後因為現實、擔憂與顧慮太多,純真被時間沒收,我們變成冷漠的人,熱情消失不見。我希望自己到了80歲,也還能保有少女的純真:希望我那時還是喜歡情人節和聖誕節,希望我看到情人甜蜜蜜,還是會感動;希望我老了的時候在溫暖的2月看到中正紀念堂外圍第一棵開花的櫻花樹,驚喜開心的程度如同今天的我。這是一部好電影,推薦給大家欣賞。
- Feb 07 Sat 2009 01:41
《我的人魚女友》觀後感
女主角艾莉莎是個不快樂的小女孩,她渴望父愛,她期盼成為芭蕾舞伶,她希望遇到真愛,但是現實太殘酷無情,因此活在自己世界裡的艾莉莎,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讓這個世界在她的想像中能繽紛多采一點。這部片在很多地方穿插童話故事般的場景,代表艾莉莎心中所想像的美好世界,在這個美好世界有她朝思暮想的水兵爸爸,也有她穿著芭蕾舞裝,與長大後穿著手機模型的自己,在海邊快樂自在地奔跑嬉遊,更有她心愛的男朋友,地點在海邊,她出生的地方。光是以上那些,就不禁讓我想到最近看的《囧男孩》,也同樣運用童話故事表達意象,只是一個是用童話故事來嘲諷現實的成人世界,另一個則是以此做為面對現實世界的解套方式,我覺得這部片所傳達的內容有點像《囧男孩》,可以算是俄羅斯版的《囧男孩》。
雖然電影海報用了看起來很溫暖幸福的粉紅色,但是我看完以後,卻覺得這部電影其實滿灰色的,我們生存的現實世界是險惡且充滿挑戰的,然而電影中所看到的艾莉莎的想像,世界卻是多采、浪漫的,這實在不容易做到。就像當我們很討厭一個東西,我們會自然而然想要避開它,但是當這個東西是你連逃避也無法的,因為你就生存在其中,我們便只能找尋一些東西讓自己可以活著快樂些,只是每個人選擇的方式不同,只是有些人的方式在其他人眼中看來怪異、無法被接受,電影裡某些看似好笑的片段,實在是種深沉的無奈與悲哀呀!不過,這部片也不全然灰色,樂觀地想,人的想像力確實無限,透過想像,可以將無趣變有趣、無情變有情、黑白變彩色、無聲變有聲、單調變多元,太陽下總有新鮮事,如果有開放的心胸、無盡的想像力,人們看到的世界也會像艾莉莎的想像世界那樣色彩繽紛!另外,艾莉莎與男朋友的相處片段也有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地方,只能說愛情真偉大,沉浸在愛河中的人們就是不一樣。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會得到不同的啟發。順帶一提,男主角很帥,嗯,就這樣。
- Feb 07 Sat 2009 01:41
《我和我的小鬼們》觀後感
《我和我的小鬼們》很像一部紀錄片,它非常忠實的呈現目前法國校園教學現場的實況,在狹小的教室裡,學生因著不同種族、成長背景與文化因素等,激盪出許多值得探討的教育議題,《我》片可能不像《春風化雨》、《危險遊戲》或《一個都不能少》這類的電影有著溫馨感人的情節與完美的結局,但我認為導演的目的有更大的成分是想藉著佛杭蘇瓦老師班上的學生,讓觀眾看到整個法國社會的縮影,我認為即便不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看這部電影,對於電影中所呈現出的多元文化、種族階級問題,也還是足以震撼你心。因為台灣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新台灣之子的人數逐漸增加,也可能演變成像這部片片中的場景,一間教室裡,擠著來自印尼、泰國、中國、菲律賓、日本或歐美國家等不同背景、不同家庭的學生,這些新台灣之子的自我認同問題,不就跟電影內容相同?除此之外,再加上難纏的家長、立場迥異的同事,還有被綁死的制度,都讓教育變成一個非常棘手、難以解決的問題,這部電影算是滿尖銳且深刻的探討學校教育的真面目,無怪乎能獲得第61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其實電影中每個學生都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角色與問題:學業成績優秀,課堂表現認真的衛(Wey),是班上的好學生,母親卻由於為偷渡客,必須遣返回中國;正值所謂「狂飆期」的庫芭(Khoumba),陰晴不定的情緒,讓老師十分苦惱;鬼靈精怪的艾梅妲(Esméralda)常與老師強辯,不同的價值觀也需由老師帶領溝通;又或者是蘇勒曼(Souleymane)雖然不見容於學校,會與老師頂嘴,愛說髒話,但在家裡卻是個會照顧弟妹的好兒子,而他的母親完全不懂法語,只能透過兒子與學校師長溝通等等。一件看似簡單的事件,在電影中卻有非常多複雜的層面,以蘇勒曼送交紀委會這件事來說,雖然他確實行為有不對的地方,但如果考核他各方面的表現與家庭狀況,是否真有到退學的必要?退學是讓他變成人球,變得更不在乎學校體制,還是有助於人格發展?然而如果不退學,又該如何面對同校其他學生,維持學校紀律?相信以上這些問題都不是非一即二的答案,而須經過多重考慮與思量,才能有比較好的處理方式,然而要感到惋惜的是更多時候,總是學生被犧牲,可能出於無奈,或是迫不得已。
- Feb 07 Sat 2009 01:39
《人生,一元起標》觀後感
這部電影藉由三位男主角反映出現代社會問題─價值觀的混亂,如果靈魂、記憶或未來可以上網拍賣掉,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價值在哪裡?我認為失去這三者中的其中之一,都是可怕的事情:菲路在拍賣掉靈魂以後,如同行屍走肉,連最親愛的朋友死去也沒有感覺,拿著空氣吉他卻再也聽不到以前靠著想像就能聽得到的美妙樂音;莫瑞拍賣掉未來以後,無法與他最愛的紫羅蘭小姐共度他正要開啟的人生;至於在精子銀行工作的劉嘉,在拍賣掉童年之後,發現自慰時已經不能與護士一起想像過去的經歷,他的生命好像缺了一塊,不再完滿。
三位男主角在尋找人生的目標與方向的同時,卻也不知不覺迷失其中,而且他們付出的代價也實在太大了!莫瑞拍賣自己的未來純粹是好玩,因為他認為那是無本生意,能夠賣掉是他賺到;劉嘉則是一個盲從的年輕小伙子,別人要他拍賣童年,他也就不加思索拍賣掉;而菲路在選擇要拍賣什麼東西的時候,沒有聽從莫瑞的建議賣掉空氣吉他,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甚麼東西可以拿去拍賣,感覺起來拍賣靈魂對他來說,並不單純只是為了錢,或許他很茫然,或許他以為賣不賣掉自己的靈魂已經都沒有差別,既然如此,那賣掉也無妨。三個不同的男主角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心態,誰買了、怎麼買甚或多少錢買的,其實都已經不是重點,而是拍賣這些東西的人們到底價值觀為何?這確實是導演丟給觀眾的一個好問題,忙於生活中大小事的我們,縱使不像男主角,拍賣掉靈魂、記憶或未來,但是我們的生活又是不是過得像沒有靈魂似的?在為男主角感到無奈的同時,我們也該好好警惕自己一番,為心靈充充電,思索自己人生的意義吧!
- Feb 07 Sat 2009 01:36
《七生有幸》觀後感
看了大家的討論,才知道英文片名的意思,原來七磅是源自於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表示欠下的債務是必須償還的,否則要割一磅的肉來抵債。電影中的威爾史密斯因為開車分心,導致一場車禍,讓七個人喪生,那種別人因他而死的罪惡感,讓他痛心疾首,食不知味,每每於睡夢中夢到那場車禍而驚醒,為了贖罪,為了償還他所欠下的人命,他選擇幫助七個人,分別給了這七個人他們各自需要的東西,不過,卻也因此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以後,我覺得很感動,但我以為如果他能愛惜自己的生命,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這比自殺來得更勇敢,不然就算他捐骨髓不打麻醉藥或被箱型水母螫,想藉生理的痛折磨自己,舒緩心中的痛,甚至到最後犧牲生命,但是如果他不能原諒自己,不管死後是上天堂或下地獄,他還是不能原諒自己,我想對威爾史密斯來說,最大的救贖是forgive himself,我比較希望在電影裡看到這個東西。
- Jan 30 Fri 2009 03:03
《墨水心》觀後感
我覺得這部片沒有符合我的期待,倒不是說不好看,只是感覺整部電影好像只將重點放在「魔法舌頭」這件事上,製造出很多還算不錯的視覺效果,但卻忽略了其它也該鋪陳或注意的地方,例如角色的鮮明度或是劇情的深刻度與畫面的順暢度等,讓我感覺有點失望。想搞笑的愛麗諾姑媽,並沒有搞笑成功;飾演女兒的美琪在最後關頭能自行改寫故事結局,那前面一整段去找作者以及作者在牢裡改寫的橋段,就讓我覺得有點多餘;不知道是原著沒有對美琪遺傳父親特殊能力的部分多做鋪陳,還是電影在改編時刻意省略;還有當魔法舌頭唸出書中的故事,因為書中人物跑出來,所以現實世界也會有人因此而進入書中世界,原本我一直以為可以讓髒手指或布蘭登費雪或美琪也不小心進入書中世界,讓情況再複雜一點,結果都是山羊旁邊的手下進入書中世界,有些期待落空。另外,大流士雖然在山羊找到布蘭登費雪以後,就馬上被取代,但是我覺得這個角色也還有許多可以發揮的空間,有點白白浪費一個不錯的角色。除此之外,我認為電影畫面的順暢度不夠,我的意思是看電影不同於看小說,看小說的時候,讀者可以很天馬行空,可以隨著文字插進各種不同的想像,甚至文字沒有表達到的地方,讀者能自行想像;然而電影卻不然,因為看電影的當下,觀眾是跟著「畫面」在走劇情,所以導演必須用很多畫面來補強那些想像的空間,呈現出來才能讓觀眾理解,而不能直接取書的敘述來拍攝,否則就會出現很多生硬的畫面連接在一起。
不過,其實以題材來看,這部電影還是滿有趣的,本來要把心中所想的表現出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還得克服技術或其他問題,我想如果純以娛樂角度來欣賞這部電影,還是可以看得很開心。順帶一提,我最喜歡的是髒手指這個角色,他從書中被帶到現實世界,作者雖然賦予他自私的性格,但有一段作者告訴他可以不必像他書中所描寫的一樣,意思是如果是活生生的人,就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甚且,到最後,髒手指知道自己在故事裡的結果,仍然願意回到書中與家人團聚,讓我對這個角色印象深刻。總體來說,我希望電影內容可以更深刻複雜些,雖然不至於不好看,但也沒有非常好看,如果喜歡看視覺效果的,還滿推薦進戲院觀賞,因為我覺得畫面特效還不錯。
- Jan 22 Thu 2009 02:11
《沒問題先生》觀後感
這是一部適合放鬆心情的喜劇電影,金凱瑞不愧是喜劇天王,他舉手投足與誇張的臉部表情,贏得戲院許多觀眾的笑聲。其實我還滿喜歡劇情內容的設定:男主角原本是個老愛拒絕別人,對任何事都說「不」的人,直到他參加一項自救計畫,然後,他發現對任何事都說沒問題之後,反而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除了認識新的女友之外,他更因此學了如何開飛機、說韓語、彈吉他等等,而且還很巧的在之後的劇情通通用上了這些技能。雖然現實生活感覺不太可能發生,但是電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如果人們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否定一切,平凡的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體驗與過法,這點我覺得真的很不錯!就像文章有所謂的起承轉合一樣,在前面發生了一連串的爆笑情節之後,這部電影的轉折點在於金凱瑞發現,如果任何事都說沒問題,有時其實滿困擾的,於是他去找了他所參加的那個自救活動的發起人,歸結出要說沒問題其實必須出自真心,否則就會變得裡外不是人,自己也痛苦,我認為這個轉折讓電影的層次又提昇了,當然要講層次,這部電影可能比不上那些非商業性電影,但我覺得就喜劇片來說,不僅看得開心,又能在歡樂中寄託簡單的人生意涵,這部電影算是表現不錯。看電影本來就可以有不同的心情,如果過年期間想笑一笑,不妨進戲院觀賞《沒問題先生》!
- Jan 16 Fri 2009 02:37
《畫皮》觀後感
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所揭示的就跟這部電影的主題一樣,雖然妖魔鬼怪很可怕,但其實更可怕的是人心啊!因為人會偽裝自我,會仇視彼此,會說謊騙人,會妒忌貪心,比起人們,「九霄美狐」小唯反倒真誠許多,雖然她也有可怕噁心的一面啦!
我很喜歡趙薇和周迅在這部電影的表現,一個扮演溫柔賢淑的妻子,一個扮演美麗動人的九霄美狐,尤其是趙薇,因為自己對她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還珠格格的小燕子,想不到她可以將「佩蓉」演的這麼恰如其分,不禁讓我更喜歡她了!
- Jan 16 Fri 2009 02:31
《冰火情敵》觀後感
覺得這部電影劇情雖然簡單,只不過是描寫一位婦產科女醫師,在發現丈夫與女學生杜麗外遇之後,正面迎戰親近情敵,並一步步施行其報復手段的過程。但是在故事中我看到這位芬蘭影后演出知道丈夫外遇的妻子的那種憤恨、歇斯底里;在親近自己的情敵,與她發展出友誼之後的那種矛盾與憐惜,都在在替這部電影加分,讓我入戲很深,對她在電影中的立場能感同身受。另外,女學生杜麗的演出也十分精湛!她是天真活潑的大學生,喜歡上了自己的老師,成了第三者,她是沒有他的師母那麼世故、城府深,但是當她知道她推心置腹的好友,竟然設計她、騙她,她只能以年少輕狂的那種激烈手法報復(例如當她知道自己懷孕,還故意讓跆拳道助手踢她肚子,這一幕真是既殘忍又令人傷心)。我偏愛探討人性的電影,我覺得導演派特利寇特威卡真的拍得很好,人性的貪婪、自私、矛盾、妒忌等,都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很推薦這部影片。